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利知识 >> 浏览文章
专利运营:发力供给侧 实现新跃升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1日   【字体: 】   浏览数:

——专家学者齐聚第五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热议“创新质量和知识产权新供给”


   “由于创新主体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怎样解决研发出高质量专利却无法实现与市场良好对接的问题?”“如何培育出高价值专利,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一系列知识产权问题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议题。

  近日,以“创新质量和知识产权新供给”为主题的第五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江苏镇江举行,“专利运营”“创新质量”成为此次论坛的“高频词”。此次论坛通过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分享交流,进一步为挖掘高价值专利、实现高效运营转化“把脉问诊”。

  作为论坛承办方,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表示:“提升专利质量及其运用效益,是专利运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专利运营体系能够有效带动和促进高质量专利的培育和挖掘。此次论坛对推动专利价值的实现,建立专利运营体系是一次有益尝试。”

  创新发展 专利运营护航

  在论坛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知识产权部副部长赵媛媛带来了她的思考。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承担着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设计、试验、预研、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其中一项结冰探测技术是由该院的技术人员历时3年,辗转多地试验,最终研发成功,能够实时探测结冰的厚度、速度、类型。目前,研究团队已经针对该项技术提交了8件专利申请。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结冰探测技术同样适用于铁路、公路、无人机等领域。然而,从航空航天到民用领域,跨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并不容易。“我们很难独自开展专利的转让和运营,那么应该怎样去和市场对接呢?”

  这一问题同样也是困扰拥有众多高质量专利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烦恼”。“如果专利只能用在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上,那是非常可惜的。”高智创新董事长苏清新表示,要推动专利转化,对其进行有效的专利运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专利运营,概括地说,指的是基于创新全过程的专利运用,包括制度的运用和权利的经营,包括专利申请代理、授权、质押、融资、诉讼、转移、转化等内容。“推进专利质量提升,强化专利资产运营。”这是美的冰箱事业部知识产权总监张世国对近年来自己团队工作的精炼概括。众所周知,家电制造业专利大战一直暗潮汹涌,正是因为包括美的冰箱事业部在内的美的集团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专利运营管理体系与机制,才能1次次化解知识产权危机。

  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各部门也在专利运营方面探索新的模式。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曾学东说,重庆市正在筹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希望运用互联网手段将国内外的,包括科技人才、科研资金、科技项目,甚至是仪器设备、文献等科技要素资源集聚在平台上,通过O2O服务模式,构建专业化评估平台、交易平台、转化平台、支付平台和服务平台。

  “专利是为创新产品服务的,专利运营是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服务的。买卖专利、帮助企业打官司只是专利运营工作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创新发展、助力中国制造,专利运营才有价值。”拥有多年知识产权服务实践经验的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奎国表示。

  创新质量 知识产权支撑

  日前,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跑出了中国速度。“复兴号”的车门系统的相关标准,就是由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尼机电)牵头完成的。据了解,康尼机电的一件名为“无锁而闭技术”的核心专利,被行业内称为车门锁闭技术的一次革命,突出了安全可靠的特点,性能优于国外产品,仅此1件专利实施转化后就为企业带来了20亿元的经济效益。

  如何挖掘高价值专利、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成为了论坛嘉宾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对企业来说,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市场地位巩固、提升市场份额或者引领产业升级的专利就是高价值专利。”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高价值专利的产生要经过特定程序,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新主体、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紧密合作,在预估市场前景的基础上,进行专利挖掘和布局。

  高价值专利已成为体现创新质量的重要标志。“专利价值高,创新质量一定高。”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表示,创新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创新成果只有体现为知识产权之后,其本身蕴含的技术优势才能提升为竞争优势,最终在市场上得到更大程度的应用与发展。

  受益于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的江苏部分企业也在此次论坛上分享了阶段性成果。论坛期间,嘉宾们在肯定我国创新质量所取得的成绩外,也看到了专利质量能够继续提升的空间。对此,各类中肯的意见建议纷纷涌现。复旦大学教授寇宗来提议:“提高创新的质量,需要尽量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希望国家一方面能出台奖励政策,降低创新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增强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能力。”

  短短1天时间,5场主题研讨。300余位国内外专家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智慧得以充分地碰撞和传播,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质量创新供给带来诸多启示。(知识产权报 李倩)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返回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365大陆备用网址  冀ICP备15007900号
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1091号  网站标识码:13040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