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向标。近日,中国化工成功收购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引人瞩目。中国化工在买到有形资产的同时,也获得了先正达大量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可谓是买到赚到。但是,在近年来的海外并购中,一些案例的知识产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趋利避害是应有之义。
回首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者有之,失利者有之,可谓是喜忧参半,瑕瑜互见。客观上,中国企业近年来由于政策、市场等各种有利因素,获得快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当国门打开,来到国际市场竞争舞台,只急于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没有认识到提高创新及知识产权能力才是竞争之本,拥有更多优质知识产权才是壮大之源。知识产权意识不足,带来的是海外并购一时得志,购到有形资产,忽略了知识产权等事关企业发展命脉的无形资产。待到回过味来或者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才追悔莫及,空留嗟叹。
而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最初看重的就是先正达在全球领域大量的先进农药技术专利、种子培育方法专利、种子的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中国化工认为,这些是自己最为需要的,也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产。虽是无形资产,却是最关键的资产。买到的知识产权,就是为自身的创新构筑了更高的台阶。登高望远,可明大势,高起点创新,就是进入领跑行列的捷径。因此,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海外并购,成功的范例总是引人关注。近年来,三胞集团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现金收购美国丹德里昂100%股权、义乌企业并购照明行业跨国巨头欧司朗、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完成交割等,无不是把知识产权作为先决条件。如美的集团出资近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2亿元)完成了收购德国库卡94.55%的股份,获得了相关专利的使用权,加速了产业升级步伐。至今,美的集团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的库卡专利机器人已有1000多台。原来一条遥控器装配线上手工装配加检测需要7人,每小时制造300个;机器人上岗后,工人减少到2人,产量达到每小时350个,成本下降了20%。2011年美的空调营收规模约500亿元时,工人数量在5万人以上,而去年营收接近700亿元,效益明显。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呈现上升趋势,数量居高不下,但实际上,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仍然不足,特别是知识产权意识仍有待提高。在知识产权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如果不重视海外并购中的知识产权因素,这一短板将有致命危险。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达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3%,数额与增幅均刷新历史纪录!中国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海外并购,既要高度重视其中的知识产权,一并“打包”拿来,又要认识到,通过并购获得知识产权,是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途径,但不是一劳永逸之举,企业还应利用好这些资源,进一步增强自身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能力,才能打造真正的品牌企业、拥有更多国际市场话语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好做大做强之路。(知识产权报 建国)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返回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365大陆备用网址 冀ICP备15007900号 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1091号 网站标识码:13040000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