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利知识 >> 浏览文章
专利资产证券化到底难在哪?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8日   【字体: 】   浏览数:

  一面守着专利这座“金山银矿”无从下手,一面为融资难叫苦不迭,这似乎已成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常态。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数量庞大的专利无形资产,开发其隐藏的内在交易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资金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利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工具,由于具有融资风险小、规模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对此,专家表示,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促进我国专利证券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缺乏成规模的高价值专利池、专利评估难、专利价值稳定性差、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专利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对专利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同时优化专利评估方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以有效推进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进程。


  融资新渠道 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每年都产生大量专利,但很多仍处于闲置状态。如何运用有效运营手段盘活这些专利资产,实现专利的市场价值,解决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之渴迫在眉睫。近年来,作为资产证券化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化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业界关注。


  在专利领域,知识产权证券化即表现为专利资产证券化。据了解,专利资产证券化就是专利权人把专利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剥离于企业之外,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转移给特殊目的机构(SPV)。该特殊目的机构通过运营和管理,分离与重组基础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因素,并向投资者发行以该基础资产为担保的可流通权利凭证,借以为权利人融资。投资人按期获得专利运营带来的现金流,从而获得收益。


  专利证券化代表着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由实物资本转向了知识资本,是金融证券领域的创新探索。“与专利质押融资等融资方式相比,专利资产证券化存在诸多优势,其将成为金融市场的蓝海。”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分析师周明新表示。


  周明新告诉本报记者,首先,专利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融资所得并不计入权利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对其负债没有任何影响;其次,资产证券化手段实现了专利资产与专利权人的信誉以及其他资产的风险隔离,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第三,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通常会将基础资产进行结构化设计,分离出优质资产和次级资产,增加了优质资产的信用级别,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此外,与专利质押融资等相比,证券化的融资金额较大,更有利于专利权人获得充足的资金。


  实施遇阻碍 困难重重


  尽管专利资产证券化存在诸多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困难。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成功案例。运用资产证券化手段撬动专利“金山”,到底难在哪里?


  “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必须按照特定标准进行严格选择,需要产权清晰、权利范围和法律效力明确等,需要形成规模化的高价值专利资产池。专利价值不高,就难以吸引到投资者。目前,我国每年的专利产出很多,但能经得起诉讼和市场检验的优质专利还不够多,这也是一个困境。”七星天(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龙翔告诉本报记者,在美国,成规模拥有高价值专利的通常是大型科技企业或各种类型的专利联盟。我国的专利联盟往往依托于行业协会组织而成,运营时间较短,除了开展内部专利许可和应对海外诉讼风险的运作外,大部分专利联盟的市场化运营活动并不活跃,少有进行专利证券化的探索。


  另外,专利估值难也是影响专利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要确保整个融资的信用,对于专利的估值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证券化的交易过程中,尤其需要确定各方当事人能认同特定的知识产权在特定时点的价值。但是目前,全球还没有形成放之四海皆可适用的估值公式可供所有的知识产权套用,既有的知识产权估值方式与计算方法,只对某些发明专利具有相对可靠的准确度。估值难以确定,导致人们无法对专利的经济价值做出精准的预估,评级机构难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准确评级,投资者也难以准确地评估该证券的价值并进行投资。”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访问教授孙远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尝试运用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开发更具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专利价值计算方法,甚至予以标准化,但在短期内难以看到专利估值“国际标准”的出现。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相对于其他基础资产而言,其较低的稳定性以及技术更新等都会影响市场化收益,从而导致现金流不稳定,因此难以吸引投资者。”周明新表示,除了专利价值评估难,专利资产难以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证券化信息披露较传统资产有其特殊性,投资者大多不是行业领域的专家,对于以技术为核心的专利资产,需要借助更为专业的评估手段和披露信息才能降低投资风险。


  多方齐发力 推动发展


  近年来,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探索在国内越来越受关注。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2016年,《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在推动知识产权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这些文件的出台,为专利证券化发展提供了宏观支持和有利条件。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专利证券化进行融资也是其迫切需求。”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分析师张建宇表示。


  “除了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与专利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专利联盟、专利池运营行为的整体规范,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条款比较分散,法律效力不够强,需要进行完善。”龙翔表示。


  从实操的层面,周明新认为,由于专利资产稳定性差、现金流不稳定,因此,对专利资产进行信用增级非常有必要,可以引进银行、保险公司对资产进行外部增级。目前,我国正在推行专利保险制度,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外部增级手段。另外,在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交易中,由于被许可人在实施过程中大多需要权利人提供技术支持,为避免权利人的懈怠导致被许可人无法获得充足的技术支持导致证券化失败,可以考虑对作为发起人的权利人进行适当监管,并设置一定追索权,以规制权利人的行为。


  而对于专利价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周明新表示,由于传统的资产评估手段不能很好地评估专利资产,设计出更好的评估方式才能更有利于专利资产的证券化实施。此外,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也是证券行业降低风险的一个有力手段。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适用于传统资产,专利这种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摸索出适合专利资产的信息披露内容,是吸引投资者、降低风险、完成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保证。(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吴艳 实习记者 刘叶婷)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返回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365大陆备用网址  冀ICP备15007900号
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1091号  网站标识码:1304000056